当前位置: 神经系统角度谈练拳要点

神经系统角度谈练拳要点

责任编辑:admin点击:377发表时间:2017-05-26

神经系统角度谈练拳要点

 

用现代神经系统的理论描述太极拳理,颇有一些像和孔夫子谈现代语法。但仔细想来,假如孔老夫子果然显身当世,想必也会有兴趣听听现代语法理论,毕竟触类可以旁通。

太极拳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别具一格的练拳方式。太极拳要求“静”、“轻”、“慢”,这些与其它拳种的练习方法有明显的区别。另外太极拳比其他拳种更注重意念的作用,“用意不用力”,还讲究“舍己从人”和“四两拨千斤”。正因为这些超出人们想象的独特之处,有人视太极拳为“神功”,也有人认为是故弄玄虚,更有人视之为花拳秀腿“豆腐拳”,而更多的人是感到神秘不可理解。凭着自己对太极拳的体会,结合对现代神经生理科学的认识,分析太极拳练习方法的科学性。

太极拳与其它拳种的拳理其实是相通的。任何一种技击运动都讲究伺机而动,看清对手的行动后予以最有效的打击。不过太极拳的创立者似乎更加追求完美,他希望能够彻底的摸透对手的重心、劲路、虚实,完全做到知己知彼,将对手成功的控制在股掌之间。这种思路是完美的,但在太极拳创立之前的技击大师们看来,这只是理想主义的空谈。为什么呢?首先如何才能摸透对方的所有信息?其次,即使摸透了对方的所有信息,还必须花时间去处理,然后才能想出对策,这一过程结束时,战机早已失去。然而太极大师们以自己的实践告诉人们,这一近乎虚幻的理想是可以达到的。

如何彻底有效探知对手信息的呢?太极大师告诉我们,单凭眼睛看是不够的,需要用“听”。所谓“听”其实是触觉。如何根据对方的信息控制对方呢?回答是用“沾连粘随”,这也需要接触到对方。总之太极大师一旦贴住对方,即可以把对方控制住。于是让人疑惑的问题就是:为什么通过触觉可以探知对手如此多的信息?为什么可以如此迅速的处理这么大量的信息,进而实时的给予对手打击?这一切是通过什么途径练就的?

以触觉探知对方信息,在太极拳中称为“听劲”。通过听劲可瞬间探知对手的重心,劲路,虚实等信息。这种处理信息的效率即使是现代最高端的计算机也是难以胜任的。人脑足以担此重任吗?如果不能,那么太极可真的成为“神功”了。实际上,根据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人的大脑最擅长的就是此类工作。也就是从千头万绪的大量信息中找出规律。例如下围棋,在361格中,黑子白子可以有无穷无尽种排列组合形式,但高手只需看一眼棋局,即可理出头绪,分辨胜败优劣。同样,如果你听一长串你不熟悉的外语,你会认为要弄懂它的含义实在困难至极,但对于以它为母语的人来说,能够瞬间理解其中的含义。

信息无论多么复杂,它必然有自身的规律,人脑受到复杂的信息的反复刺激,就有可能将其中的规律抽象出来,这种抽象的结果不一定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且一旦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种抽象工作可以瞬间完成。

人脑具备这样神奇的功能,但也不是自动完成的,它需要三方面的条件。一是接受大量的信息,二是明确的目的性,三是有关对错的判断。就像小孩学围棋,要想学到下棋的规律,首先要多和各种对手下棋,熟悉各种棋路,然后在下棋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就是围住地盘或吃掉对方的棋子等,另一方面就是通过老师的指导或实际的结果判断每一步棋的好坏。久而久之,自然知道了下棋的规律。同样,以太极推手为例,推手时必须注意接受对方尽可能多的信息,方法就是“沾连粘随”、“轻”、“静”、“专心”、“不丢不顶”等;再者就是明确的目的性,即时时在意对方的重心、劲路、虚实;最后,通过推手的结果时刻判断自己所得到信息的对错,久而久之自然会练出“听劲”。

如果说“听劲”是一种感觉得话,那么“化”和“打”就更是一种技巧了。这就像英语的听力和说写能力的关系一样。

太极拳对对手的打击是建立在“听劲”的基础上的,自说自话的发力不是太极功夫。根据“听劲”得来的信息是千变万化的,要对这些千变万化的信息作出合理的反应,当然是个艰巨的任务。好在人脑同样是这方面的高手。这和练习听劲的情况相似,套用前面指出的要点,我们可以得出练习“打、化”的要点。首先是“听”到尽可能多而且准确的信息。其次是练习时一定要目的明确,即根据对方的重心、劲路、虚实等信息,化去对方的劲,摇动对方的重心等。最后从老师的指点或推手的实际效果中判断自己所用方法的正确性。注意了这三点,还需要一个熟练即“招熟”的过程。开始时由于需要判断、思考,应变显得有些慢。慢就会贻误战机,就会不尽人意。然而决不能因此就放弃根据“听劲”作出反应的努力。必须相信一旦熟练到一定程度,自己的反应就会跟上对方的动作而“渐悟懂劲”。等做到所谓“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太极拳动力定型,那时就接近“神明”了。

从判断、思考贻误战机到“阶及神明”,这是一个大脑神经系统删繁就简的过程。太极拳的动作随机应变,法无定式。通常来说,一个特定的全身反应需要几十,上百块肌肉同时配合行动,可谓是一个“系统工程”。大脑要指挥身体做出这样的行动,需要调集成千上万个分别指挥各个肌肉或肌肉群的大脑运动神经元一起活动,整个过程自然需要时间。然而,再复杂的人体活动,一旦不断重复,就会在大脑的运动中枢被简化定型,最终可以由少数神经元细胞指挥特定的一大群肌肉的活动,这时的反应速度自然快了。

根据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知识,在反复重复一种运动后,无论该运动是多么复杂,最后这项活动都可由大脑中越来越少的运动神经细胞加以指挥,同时从运动决策到产生运动之间所需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而且相对肌肉之间的配合也更协调。然而特定的一组神经元只能指挥一种特定的动作。太极大师的所谓“法无定法”,按此理论,就应该是经过长期的锻炼,在脑中形成了无数组特定的运动神经元组群,以至于这些神经元组的简单搭配就可以应付任何复杂的情况。同时,任何动作都只需调用少数几组甚至一组运动神经元组群即可完成,只有这样才能“随屈求伸”“后发先至”达到太极拳动力定型的境地。而无数复杂的特定组群神经元的激活,需要相应复杂的特定指令。这一指令就是太极拳的“意”。“意”本身是千变万化的,只有太极拳的“意”才需要如此复杂而又专业化的运动指令系统与之配合。只有太极拳的“意”才能造就如此复杂而又专业化的运动指令系统,只有太极拳的“意”才能驾驭如此复杂而又专业化的运动指令系统。因此“意”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就可以理解了。

太极拳练拳时动作缓慢,据我理解就是将意念贯穿到动作中去,即所谓“用意不用力”。无论推手,练器械都要全身贯穿意念。意念可以给动作提供一个明确的目的性,照此方法,反复练习,就可以用意念迅速指挥全身进行复杂的而且是协调的行动。太极拳的意念是根据“听劲”即对方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通过意念作为媒介,可以做到自己的行动迅速地根据对方行为的变化而变化,达到“彼之劲方挨我皮毛,我之劲已入彼骨里”的高级阶段。

[上一条]: 太极练习的最终目标是让你学会放松 下一条: 打太极拳静心定意